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黑龙江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3)

时间:2016-08-05 11:57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黑龙江省政府 点击:
【摘要】近日,从黑龙江省政府获悉,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下发。详情如下:

  五、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加强城市水系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城镇空间开发利用管控,科学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空间,严格城镇“蓝线”,严格城市沟渠、河湖、湿地、泄洪洼地等自然水域岸线的用途管制,恢复或保持沟渠、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禁止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维持城镇水循环所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持其滞留、集蓄、净化水的功能。注重恢复和保持城镇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通过清淤疏浚、连通工程、水系调度等措施,合理有序开展城镇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雨洪径流的调蓄容量,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加强城镇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禁止填河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浅漫滩地,实施生态修复,强化河湖水体和岸坡生态化处理,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加强河道整治,通过雨污分流、控源截污、河道疏浚和补水活水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增强调蓄和行泄能力。

  (十二)增强园林绿地调蓄与净化功能。结合城镇绿地系统功能布局,在满足城镇生态景观建设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建造调蓄水体或蓄渗等设施,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调蓄、净化雨水等功能。城镇公园绿地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统筹开展公园绿地竖向排水设计和雨水管网设计,采取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推行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做法,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新建道路两侧绿化带或分车隔离绿化带要因地制宜地运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形式,增加道路绿地对雨水吸纳力。树池土壤表层应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覆盖。要充分利用苗圃基地开展试验研究,选育适合本地生长、生态和景观效益良好的植物。

  (十三)推进海绵型市政道路建设。转变市政道路建设理念,由硬质覆盖、快速汇水、排水转变为透水铺装、分散就地吸水,提高城市道路、广场对雨水的渗、滞、蓄能力。新建城镇道路的人行道应采取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增加透水性。新建城市广场应因地制宜采用下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城镇老旧道路和广场按照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要求,有计划地实施海绵化改造。

  (十四)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统筹“绿色”和“灰色”建设理念,推进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快易淹易涝片区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完善城镇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和排涝河道等基础设施,加强排水管网养护和城镇内涝灾害风险排查,开展城镇内涝灾害风险预警,全面提升城市整体排水防涝能力。加强城镇排水系统与城镇外围防洪排涝体系的衔接;结合流域、区域治理,积极推进江河水系连通和岸线生态整治,加强堤防、涵闸、泵站、蓄滞场所的管护和能力提升。严格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加快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根据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十五)推进海绵型建筑与住宅小区建设。倡导新建住宅小区按照低影响开发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保障性住房和四个煤城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型住宅小区建设要求。在建和既有建筑与小区应遵循因地制宜、施工简便原则进行改造,达到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在城镇低洼易淹易涝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排水设施能力建设。结合小区绿地以及景观水体建设,配套建设雨水收集、调蓄、利用设施。减少建筑与小区的硬质铺装面积,鼓励建筑与小区的非机动车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采用透水铺装。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要率先执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增设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建立完善硬地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发挥雨水调蓄和绿化灌溉功能。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