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天津: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2)

时间:2012-10-15 16:57来源:天津环保局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天津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旨在谋划好这个阶段生态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巩固天津市“十一五”时期生态市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天津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宜居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生态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市落实了四轮20项民心工程,开展了生态城市系列创建工作,中新天津生态城为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等城市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全面提升,城区路网、区县公路、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通行能力均显著提高。城市环境园林绿化面积扩大,城市及村镇文体、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
到2010年,全市共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建成市级文明生态村915个,原大港区通过国家环保部生态技术评估,西青区通过国家环保部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980公里,区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700公里,城市道路拓宽改造508条,建成了中心城区快速路,轨道交通通车里程71.6公里,轨道在建里程14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1%,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等市区综合性公园提升改造成效显著,相继免费开放,市、区各类公园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游憩的场所。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6平方米;全市千人人口医院床位4.71张,较2005年增加了0.23张。
(五)生态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围绕污染减排和生态市建设等环保重点工作,通过新闻报道、专题宣传片制作、环保电子屏展示、大型宣传组织等措施,对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深化环境教育,组织了大量大型环保宣传、公益活动,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开展环境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中央及本市各新闻媒体共刊播、转载反映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闻稿件近7000余篇;完成了《亮点 天津》、《落实责任 守护津城蓝天》、《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天津市巩固提高“创模”工作纪实》和《生态文明的前奏》等环保影视专题片;全市共有838个社区设置了环保宣传电子屏;已有绿色学校(幼儿园)988所,市级302所,国家级34所;已有绿色社区714个,市级97个,国家级7个;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
“十一五”时期,“南北生态”的生态格局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基本生态用水严重短缺,河流廊道生态效益降低,天然湿地面积缩小、功能退化,重点生态斑块之间连通性较差并呈现破碎化趋势,还未形成支撑全市健康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化和工业区的高速发展使得河流沿线及河口、岸线地区的部分生态空间不断缩小,水生湿生植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候鸟栖息地受到干扰,受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由14.87%下降到11.05%,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仍然突出。
(二)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用水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全市生态用水量为1.22亿立方米,仅能满足城市河湖生态用水最小量值,缺口量达6亿立方米左右,无法保障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安全的用水需求。同时再生水、海水淡化等利用效率较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将继续扩大,虽然可供水量不断增加,但保证生态需水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
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826吨标准煤/万元,虽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但仍高于北京和上海,而且重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十二五”时期,全市能源需求总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能源结构方面,一次能源消费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特别是煤炭所占比重较高。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偏低。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时期全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均将大幅提高,同时必将带来重点污染物新增排放量,按照国家下达我市的总量减排任务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为较2010年下降9.4%、15.2%、9.2%(工业加生活)、10.4%(工业加生活),因此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减排目标,全市污染物减排压力异常艰巨。
(五)地表水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
2010年,全市入境河流断面中Ⅴ类、劣Ⅴ类断面占实际有效监测断面的60%以上。河道生态用水严重短缺,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市区周边区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功能发挥。污染物末端削减能力不足,地表水环境改善任务艰巨。 
(六)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
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加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影响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采暖期二氧化硫污染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 
全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显著增加,城市建成区将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而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恶臭等污染防控将成为滨海新区石化、炼油等行业面临的新问题。
全市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扬尘污染明显增加,2010年已达9000万平方米,原有一般除尘措施已难以维系大气中PM10达标的状态。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