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201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研究报告(5)

时间:2015-03-18 16:50来源:GEP Research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1、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现状 1.1、行业发展环境 201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中期阶段,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部分领域的发展仍
 
    2、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设计方面
    由于国内近年来在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深层次技术研究开发投入的力度下降,“十五”期间虽然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但同一水平的重复研究居多,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很少,造成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是在噪声与振动源分析预测技术、噪声与振动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噪声与振动设备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高速运输系统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研究、新材料研究开发等方面。
 
    (2)规范化设计文件制订方面
    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化设计文件的制订,对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设计规范体系,作为在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设计,产品制作中的指导性文件,是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制订的设计规范涉及面广,而且很细,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规范化设计文件中找到依据。这些指导性技术文件包括:《低噪声机器设计导则》、《消声器设计及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隔声罩设计及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隔声屏障设计规范》、《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导则》、《建筑施工噪声控制导则》等。近年来,我国开始着手进行相关设计文件的制定,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3)工程设计方面
    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在工程设计中,他们应用本国的声源与振源数据库,应用噪声与振动传播规律的计算软件,采用CAD软件设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因而可以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优的减振降噪目的。而我国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专家从技术上能够承接各种类型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设计,但在设计手段与方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故工程设计工作的效率和精度相对偏低。
 
    (4)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方面
    我国的大多数噪声控制产品和工程的性能和质量明显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这主要受限于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和企业整体素质。我国现有的400多家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生产厂,大部分为乡镇企业和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产业规模不大,年营业额不足1000万元的企业占70%,这些厂家大多生产工艺装备落后、缺少专用生产工具和设备,有些加工环节只能靠手工完成,基本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也不具备非标准化设备的加工能力和设备安装能力。大多数企业没有必要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导致生产的产品加工粗糙,外观不美,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
 
    (5)市场环境方面
    目前,国内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市场可以说是“被动市场”,一些单位投资降噪是被动的,是为应付环保检查和老百姓投诉,因此技术要求(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大多数噪声控制产品和工程的性能和质量也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很多噪声控制产品(工程)停留在“能对付就行”,导致没有高质量高水平要求。此外,国内的经济环境尚存在缺陷,产品(工程)的性能和质量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指标,这也是造成噪声控制产品粗制滥造的重要因素。国内部分企业的不良作为,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噪声控制产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以交通噪声控制专业为例,对于国内的公路和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制约其发挥功效的原因如下:
 
    1)从交通噪声控制工程设计的角度看:对交通噪声的污染影响范围缺乏准确有效的预测手段是影响交通噪声控制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造成现状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声源方面:国内对于不同道路车辆混入率、平均车速等缺乏系统有效的研究,交通噪声预测分析的准确性较差。欧美国家均指定权威的研究机构,确立交通噪声声源模型(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模型、德国RLS90模型、英国交通部CRTN模型),而我国尚无缺乏相关的权威模型。二是工程设计方面:缺乏对工程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标准和手册。
 
    2)从交通噪声控制技术的角度看:国内对于各种降噪措施的适用范围、经济性等缺乏系统的研究,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另外,交通噪声控制技术比较单调,在生态化、景观化方面考虑较少。
 
    3)从验收和监测角度看:公路交通降噪措施的验收、监测方法和手段欠缺,造成大量降噪措施的效果难以达到国家声环境标准的要求。
 
    3、解决对策及建议
 
    (1)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环保产业是一个法规和政策引导型企业,这是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就越发达,在国际市场中占优势的环保技术就越多,市场占有量也就越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领域的立法,完善和健全该领域的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另外在管理层面,还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2)制定实施各类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设计规范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有关噪声与振动控制导则规范,将噪声与振动治理中基本的、通用的技术要求,贯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的全过程。使噪声与振动治理工程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规范行业竞争行为,使噪声治理措施更合理,产品质量更优,工程造价降低,节约资源,还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整个治理行业的水平。
 
    (3)遵循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低碳经济的“源强降噪”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是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环保部正在推进实施低碳产品认证,以紧跟国际低碳经济潮流。覆盖全国的工业产品,要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防护重点,促进国家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倡导噪声与振动控制应从设备源头做起的原则,强调“源强降噪”是促进节能降耗的最佳技术路线。
 
    (4)加强我国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储备与技术创新
    加强我国在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基础研究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技术研究等深层次研究的开发力度;在积极推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建立我国噪声与振动污染源数据库;通过引进和合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噪声与振动传递规律计算软件和CAD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提高我国产品开发与工程设计的档次和水平;注重现代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有源控制技术等)在噪声与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开发出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噪声控制产品,使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在技术层面得到提升,加强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5)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重组和横向联合
    在目前较为严峻的价格竞争和技术比拼的市场格局下,行业骨干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双重压力。因此亟需在国家系列环保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努力协调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合作和生产竞争中出现的问题,创造同行企业间良性竞争的氛围和客观条件;在“绿色信贷”和技术培训、产品认证等方面全力支持骨干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在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领域有一定基础的骨干企业,在加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的配备上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努力促进大型集团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要关心中小企业的成长,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对那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或横向联合与重组,通过联合起来成立大的企业集团,或合并到其他企业中去,改变我国目前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引导企业和市场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的整体素质,树立企业整体形象,提高本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行业发展展望
 
    4.1行业投资环境及企业经营发展
 
    鉴于噪声与振动控制在整个环境保护事业中的重要行业地位和良好的发展空间,结合区域投资环境和产业投资环境在内的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整合分析,部分权威专业投资机构近年来一直将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作为投资关注热点,并已陆续与部分骨干企业进行了深度接触。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也在积极努力进行创业板上市尝试。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委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政策的深入执行,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甚至是大跨步的改善,战略投资对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保有充分、坚定的信心。
 
    4.2行业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热点仍旧集中在铁路、公路与轨道交通运输业噪声与振动控制,电力行业发电厂与输变电系统噪声与振动控制,冶金、化工与建材行业等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城市环境噪声在线监测与声地图技术,建筑声学处理与噪声控制以及新型声学材料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尤其是发电厂与输变电系统隔声降噪综合治理工程、轨道交通声屏障工程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隔振降噪技术领域,都将延续可持续增长的态势。
    企业经营发展将更多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并重的方向发展。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体系应力争保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周期、先进的专业技术理念、客观的工程价格空间和充分的环保专业权限。
    预计2014年全国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数量仍将维持在500家左右、从业总人数超过2万人的规模。预计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2.5%。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