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全文】(2)

时间:2017-03-06 14:09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天津市政府 点击:
【摘要】日前,从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印发。全文如下:

  (二)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机制。汇集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建委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形成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市环保局牵头,市建委、市农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参与)

  (三)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及应对能力。

  1.提高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我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加强与京冀有关部门的合作、会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推进精细化业务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水体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开展重点流域、重要湖库、水源涵养区等水环境质量预警研究。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监测预警预报。积极探索核与辐射预报预警方法研究,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市环保局牵头,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科委参与)

  2.完善重点污染源和工业园区的自动监测和预警水平。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异常等信息追踪、联网与报警能力。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监管,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监控、预警与处置能力。(市环保局牵头,市商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中小企业局、各区人民政府参与)

  3.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市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能力和水平。(市环保局牵头,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参与)

  4.完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我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结合我市重点风险源的分布特征,在市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建设两个环境应急监测响应中心,分别建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及滨海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内;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应急监测专家库,研究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健全应急监测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监测专业队伍建设和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包括防护装备),强化各级队伍应急监测车辆、应急监测仪器等装备建设,保障应急监测专项资金。(市环保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公安局、各区人民政府参与)

  (四)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1.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市区两级环保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督监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部门共同制定污染源监测计划,履行各自的监测监察职责,获得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排污收费的依据。(市环保局负责)

  2.发挥监测数据对环境监管的引领作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区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监测数据对环境监管的引领作用。(市环保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市和区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市市场监管委、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市公安局参与)

  (五)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1.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市环保局配合做好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各相关区人民政府要保障国控、市控监测点位站房用地及水、电、通讯网络及安全等基础设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合理安排我市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事权。(市环保局牵头,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相关区人民政府参与)

  2.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市市场监管委牵头,市科委、市环保局等部门参与)

  3.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本市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市科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等部门参与)

  4.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我市环境监测机构改革意见,推进实施天津市环保机构监测垂直管理工作。优化、整合环境监测系统人力、设备资源,合理配置市级监测部门及各区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工程,加强环境监测领域尖端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天津市环境监测专家库,强化环境监测人员培训与国际交流,提升环境监测队伍素质。(市编办、市环保局、市人力社保局分别牵头,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等部门参与)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

  1.统筹推进环保物联网应用。推进物联网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应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市大气、水、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的动态监控。增强环境监测自动报警、自动预警能力,做到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溯源、及时通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市环保局牵头,各区人民政府参与)

  2.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环保专网和移动互联网,搭建大数据存储体系和管控体系,实现环境监管数据、环保物联网监测数据和互联网舆情数据的融合,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生态环境数据交换标准,建立数据更新管理维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基础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建设,扩展数据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为环境大数据应用提供计算资源。(市环保局牵头,各区人民政府参与)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